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淮阴工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在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创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学校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创建目标,深入推进“淮工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十个一流”举措,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聚焦内涵建设,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跃升,两次获得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踔厉奋发。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特推出“踔厉奋发这五年”专题,全面展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十个一流”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使命感、责任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五年征程,日新月异;五年春秋,硕果累累。五年来,学校加强统筹谋划,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鲜明办学特色,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夯实,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瞄准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以应用学科为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地方禀赋资源深度利用亟需的学科。推动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做优做特设计学、管理学、作物学等学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等学科建设。2021年度学校5个省重点学科均顺利通过终期验收,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机械工程2个省重点学科荣获优秀等次。同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学科为B类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软件工程、设计学等3个学科为C类省重点学科,学校省重点学科建设在量和质上取得双突破。同时,学校大力扶持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鼓励学院结合区域发展需要打造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制定出台《淮阴工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遴选确定了21个“十四五”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形成了省、校、院三个层次的一流学科建设格局。
学科影响力不断提高。2021年11月,学校ESI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工程学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2023年3月,淮阴工学院ESI工程学学科排名为全球第1503位,较首次进入前1%时进步298位,位居江苏本科二类高校综合排名第四位。围绕化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等学科,发挥与“大院名企”合作优势,在队伍组建方面,以多元化、结构性为导向,在学科框架内实现充分合作,实现共商发展、共享资源,其中环境与生态学一年的涨幅高达39%。
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于2021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将硕士学位点拓展为材料与化工、交通运输和农业3个学位点,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突破。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与谋划,坚持内涵发展,开展学位点、学科与专业三位一体建设,推进硕士学位点拓展工程,完善学位授权点布局,有效整合学科资源,打造工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科3个主要学科门类;根据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立项15个硕士点,各培育硕士学位点紧密对接长三角或江苏省范围内有影响的“大院名企”,开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并将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落细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夯实。学校研究生教育起始于2011年首次获批国家特需项目,2012年开始独立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5年与境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7年特需项目以优异的成绩验收通过,并列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2023年学校已自主培养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届。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学校以“服务国家特需项目”招收了首届硕士研究生17人,到2023年录取硕士研究生477人,在校研究生规模突破1000人,并连续十一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招生单位”。近年来,获批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5个,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18人次,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2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省级以上学科竞赛90余项,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化工领域顶级期刊,2022年度参评国家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1项,研究生培养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