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工要闻 >> 正文

淮工要闻

《新华日报》:淮阴工学院:“校城融合” 助推共赢发展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0年10月16日 10:45   浏览量:[]

10月16日,《新华日报》以《淮阴工学院:“校城融合” 助推共赢发展》为题,刊发长篇通讯,报道我校在推进校城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做法与成效。现将相关链接转载如下:


淮阴工学院:“校城融合” 助推共赢发展


地方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16日,“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淮阴工学院举行。会上,高含金量的智库报告出炉,30个县区人才培养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对接签约,为淮阴工学院进一步推进校城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淮阴工学院是淮安重要的城市名片,对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淮安、扎根淮安、服务淮安既是学校的社会责任,也是提升自身内涵发展的需要。”淮阴工学院校长孙爱武说,推动校城融合发展,是实现校城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战略之举。学校近年来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全力推进“十个一流”,全力助推“淮安崛起”,深入实施社会服务“1111”工程,在推进校城融合过程中,事业发展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推动科研项目在江淮大地“落地结题”

时速65KM/小时,一路把乘客送到北站。自从淮汽集团巡游出租车驾驶员李师傅安装了北斗双模主动安全导航系统后,每天的行车更加安全。“这套系统预警率很高,给我们的车辆运营提供了安全保障。”

“两客一危”和出租车辆经常会遇到“地图上因载客热点多而无法显示热点对应载客数量多少”的难题。为此,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高尚兵教授带领团队与相关方面合作,设计出“基于视觉协同的违规驾驶行为分析ADAS防碰撞预警方法”,实现了主动安全预警功能。该成果被应用到淮安市的2万余辆营运车辆日常安全运行管理当中,学校与淮安本土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了真正“落地结题”。

多年来,淮阴工学院在推进校城融合、实施社会服务“1111”工程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更多科研项目在江淮大地“落地结题”。2019年底实现了“1111”工程淮安市各县区的全覆盖。学校近5年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签订合作项目2079项,合作经费2.52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50多亿元。研究成果《水稻新型育秧基质创制及其机插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葡萄品种资源的收集、利用及早熟葡萄新品种的培育》分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

选派科技人才到田间厂矿“解难纾困”

王云鹏,南京农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现为淮阴工学院挂职在淮安的一名科技副总。挂职期间针对育秧基质产品应用中遇到的病害发生问题,帮企业筛选到可有效防控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治菌株、制备了生防菌剂产品,直接产出效益300万元。“工学院派来的技术专家接地气、懂技术,为公司科学发展添新翼。” 挂职企业负责人王其传深有感触地说道。

田间地头解难,厂矿车间纾困。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满是淮阴工学院的一名科技博士,挂职期间得知洪泽区的江苏港缆新材料科技公司技术诉求后,帮企业提高了焊丝送丝稳定性,减少了堵丝现象等技术难题,为企业带来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百余件;以县区人才需求为导向,开设“洪泽班”“涟水班”等为县区输送人才;以技术转移中心为依托,实现了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挂职在淮安各县区全覆盖。

打造特色智库当好区域发展“参谋助手”

“调研报告有深度、有含金量,特别是提出的对策建议很有价值,体现了淮阴工学院对地方发展的关注。”淮安市委主要领导曾在苏北发展研究院智库提供的《聚力农房改善 助推乡村振兴——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

“苏北发展研究院在淮阴工学院社会服务‘1111’工程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地方决策部门积极建言献策,真正当好参谋助手。”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介绍说,研究院成立以来,针对淮安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转型升级等现实问题进行政策研究,一批批有份量有高度的智库成果纷纷出炉。《关于加强和完善淮安市支持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建议》《关于深入实施“1111”工程,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助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调研报告》等众多科研成果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得到推广应用。参与编制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被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与苏北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和“苏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双双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大学是城市重要的创新源、活力源、产业源,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潜力,代表着城市的气质和高度。下一步淮阴工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推动学校服务社会和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助力淮安崛起江淮,为推动江苏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赵炳起说。

李博澜 仲昭慧




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010/16/node_17.html

相关链接:交汇点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837214&layountIndex=3&date=20201016&siteID=2&id=1


作者:宣传部编辑:虞梦 审核:李博澜

上一条: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淮阴工学院隆重举行

下一条:我校学子荣获第一届“美丽乡村”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金奖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