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让红色精神在奋斗中迸发磅礴力量,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用好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支部建设,把红色基因根植青年学生心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追寻红脉,扎实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怎样把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年学生心中,是我们党支部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把红色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追寻红脉,把学习搬到了课堂之外的纪念地,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学生党支部书记裴付伟说。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刘老庄烈士纪念馆、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苏皖边区政府……在那里,一件件实物、一个个人物、一幅幅图景,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使受学生们感同身受。近年来,该学生党支部通过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学生亲临党性教育实境课堂,让青年学生领悟革命精神,并内化为人生道路奋进的指路明灯。
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主题教育,通过倾听人民英烈的感人事迹,瞻仰革命遗迹等内容,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学习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党支部党员刘屹东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烈士们伟大的人格魅力、勇于献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感染着我。我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青年。”
深挖资源,铸就红色基因力量源泉
“敌人的三个炮楼对着我们冲锋营扫射,前排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在同伴尸体的掩护下,冲破了封锁线,那时的我才17岁……”2019年的暑假,该党支部学生对涟水县红窑镇的抗战老兵林寿昌同志进行了寻访。寻访中,老人拿着泛黄的照片思路清晰的向学生们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老人表示,看到国家发展飞速,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感到很高兴。临走前,老人反复告诫学生们要好好学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是近年来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深挖红色资源的案例之一。近年来,该党支部鼓励学生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新馆)、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海安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进行红色文化探寻、寻访启东抗战老兵,深入挖掘昆明军区工程兵造铁路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历史物件、红色遗迹、党员心声等方面传承革命精神。
初心致远,使命敦行,这些探寻活动是思想洗礼、提升党性觉悟的重要途径。寻访归来,学生们精心制作课件,在全院进行宣讲。“宣讲旨在让同辈群体进一步把党置于无比崇高的地位,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政治选择和前进目标。”参与宣讲的何木红说。
践行革命精神,落实使命担当
“新时代的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汲取前行力量,将所担负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次参加红色文化探寻活动的学生党支部党员张欣说。
张欣把汲取的红色文化精神力量运用到疫情防控中来。她在户籍所在地扬州市阳光社区报名参加疫情防控。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人文学院学生党员们纷纷在户籍所在地助力疫情防控。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到社区、乡村值守,配合街道、社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体温检测和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等工作,同时他们还结合社工专业所长有针对性的对所在社区、村镇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等服务。
除此之外,学生党支部还定期深入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技能,推广“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用实际行动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在他们之中,原学生党支部党员潘婷在毕业之后选择奔赴基层,在淮安区石塘镇人民政府当了一名纪检干事,主要负责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她说,“红色基因深藏于我的心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永葆初心,行有方向,在基层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使信仰的种子在其心中扎根,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学院党委书记郁大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