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青松,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访问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和重大等项目3项,淮安市科技计划专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及及校企合作项目4项;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4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E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5篇;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Solar Energy》、《RSC Advanc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等SCI期刊以及《电子元件与材料》、《人工晶体学报》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淮阴工学院电信学院蒋青松老师潜心育人、亦师亦友,要求严格但又平易近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蒋青松老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批又一批学生被他火热执着坚定的人格魅力吸引,在光电这片热土上激情挥洒汗水,追逐心之所向,绽放青春光彩。
潜心育人,探索更有效度的教学
“学生来学校学习是要学到真学问、真本事的。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为社会为国家贡献更大力量是我们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蒋青松表示。作为光电系主任的蒋青松依据学院、学校以及淮安经济发展现状,凝练出“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课题驱动、科技创新”的专业发展理念,明确专业培养方向,经过广泛调研,学习吸纳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坚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竞赛-实践”的培养路径,构建出“442”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他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教学班级情况,梳理与完善教学大纲,手写备课笔记,精心设计教案,结合科技前沿知识,不断更新与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光学薄膜技术》这门课程,我会带着学生走进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在实验中了解相关重大实验设备,认识科技活动的重大意义。”蒋青松说。2019级光电1191班长渠硕说:“是蒋老师带领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光电专业的实力与潜力,坚定了我的选择。”蒋青松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在《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薄膜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中挥洒激情。“对于接触陌生专业的学生,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在教学工作中,他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多年来,蒋青松老师勤于思考、乐于奉献,认真扎实地做好日常教学和专业建设等工作,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9年“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 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
亦师亦友,携手更有温度的成长
“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知识的一个方面,更多需要课下交流和讨论,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项目攻关能力。”他说。朱杰、严正庆、杨子莹等同学从大二就加入了蒋青松的科技团队。他们说:“蒋老师就像是督促我们成长的朋友,亦师亦友,亲切可爱。既会在学习上给我们细致的指导,又会在生活上给我们暖心的关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话题,我们都喜欢与他讨论。” 吴静和潘闻景是蒋老师带的研究生,他们说,蒋老师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从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倾囊相授、细致入微,真正给予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带领他们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参与科研项目,是他们科研路上的领路人。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认真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蒋青松以兴趣为主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抓手,学科竞赛为途径,构建了本科生科技团队,吸纳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
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这条路上,蒋老师的付出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据了解,近年来,蒋青松老师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荣获2021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参与发表SCI论文12篇、EI论文1篇、核心论文5篇……特别是在2019年第十六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他组建的六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科技团队成员毕业后相继奔赴名牌高校继续深造或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其中魏鑫在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周禹含在南京邮电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祝如俊在南京邮电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等等。
与时俱进,攀登更有高度的人生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充分了、视野开阔了,在教学中才不至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蒋青松说。他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己,着眼于光伏电池前沿技术,潜心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设计构筑及其性能研究。去年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挂职学习1年,在基金委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高质量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蒋老师是一位对科研较真的人,他超强的执行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震撼着我。”白雨驰是在蒋青松老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期间,通过线上交流,与他结缘的。在蒋老师的指导下,白雨驰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于今年3月,在SCI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影响因子大于6,中科院小类学科分区1区)上发表了论文1篇。
蒋青松老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和重大等项目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4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13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Solar Energy》、《RSC Advanc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等SCI期刊以及《电子元件与材料》、《人工晶体学报》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科研实践,蒋青松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勇于创新、实学实干的青年学子为己任,当好领路人,甘为铺路石,深耕教育沃土,传道引路筑梦,培育芬芳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