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工要闻 >> 正文

淮工要闻

淮阴工学院科学研究优势彰显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1年06月30日 09:08   浏览量:[]

淮阴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校城融合“1111”工程,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对接,各项科技指标稳步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国家和省科技奖励的重大突破。



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研成果持续突破。近5年,学校实现科研经费到款超4亿元,获批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社科基金等项目100余项。2021年,学校获批3项2021年度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我校在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上的首次重大突破,资助总经费达480万元。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500余篇,其中多篇科研成果登上《Physics Reports》等国际顶级期刊,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




打造科技创新力量,知识产权量质双提升。近5年,学校共授权发明专利500余件,实现专利转化250余件,在2021年5月出台的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TOP100)名列78位。学校鼓励重要发明成果向国外申请专利,优化了学校专利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布局,申请PCT专利23件,其中有5件已获得欧美专利局授权,1件专利获英国专利局公开,10件已进入美国国家阶段。学校专利授权量及转化量增长势头良好,实现了量质双提升,并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创新奖”。




聚焦优势资源,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学校瞄准区域战略性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创新团队,构建国家、省、市、校四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让更多创新元素植入产业、扎根淮安。2014年以来,学校新增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淮安市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淮安市首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另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学校成立苏北发展研究院,主导编制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入选省级重点建设智库。成立淮安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加快推进省农业产业体系基地项目、省挂县强农、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等一批农业农村项目落地开花。目前,学校共组建各类创新研发团队120余个,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共建研究生工作站32个,实现了科技及产业的交叉汇聚融合。



扎实推进合作共建,服务地方成效特色显著。2017年以来,学校大力实施“1111”工程(1名校领导联系1个县区、帮扶10家以上规模企业、每年创造1亿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推动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学校与淮安所有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延伸至宿迁、盐城等部分县区,构建了资源互通、文化互融、互生共荣的校城合作生态圈。自“1111”工程实施以来,共签订合作项目1800余项,科研合作经费超3.7亿元,实现省技术转移分中心在淮安市各县区全覆盖。创建校政专项基金保障机制,基金池已注资690万元,定点立项校企合作引导基金项目75个,引导企业投入6580万元,及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68件。2020年成功召开首届“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签订校县人才合作项目、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项目8个,达成技术合同27份,金额超千万。





作者:仲昭慧(素材提供:科技处)编辑:虞梦 审核:李博澜

上一条:弘扬老党员崇高风范 谱写新时代壮美华章——我校举行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授仪式

下一条:我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两优一先”表彰会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