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里,淮阴工学院交通学院周桂良“创新工作室”里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原来,周桂良所带的 8名本科毕业生全部考取了名校研究生:张慧婷考取北京工业大学,戴玉科考取东南大学,代进考取西南交通大学,王成考取苏州大学,曹惠敏考取河海大学,刘群喆考取大连海事大学,陆妍琳考取南京林业大学,刘玉良考取河海大学。
“八人组”齐心协力 学科竞赛与考研奋战“两不误
在周桂良眼中,这8个学生集体“上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论寒来暑往,大学四年间,“3个女孩+5个男孩”成为工作室靓丽的风景线。大一,他们怀着同样的目标,加入周桂良创新工作室,成为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硬核群体,并一起立志考研。大二,他们积极申报大创项目、撰写专利,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将团队精神发挥到极致。大三,他们申报软件著作权,并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大四,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复习当中,直到全部成功上岸。
“8人考研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工作室组长张慧婷介绍,她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交通运输专业。代进介绍,很多人也好奇地问“硬核群体”是怎么炼成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坚持努力和专注学习是成功的关键。能够沉浸研途与工作室积极向上、抱团取暖的学习氛围也是密不可分的”。
工作室8名同学坚持认为参加学科竞赛与考研是同向同行的。据张慧婷介绍,北京工业大学复试成功,很大部分得益于周桂良带领他们参加学科竞赛所获得的实践能力。在2019年她和团队成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期间,好学与活泼的她与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团队(获比赛一等奖)主动交流,了解了北京工业大学的专业和导师研究方向等情况,准备考研的她,当即决定报考北京工业大学。在考研复试中,她巧妙的将这些实战经历与参加学科竞赛的所思所想“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给复试导师印象深刻,复试成功上岸。
据了解,8人组大学期间拿奖拿到“手软”: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大赛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国家级大创项目顺利结题,淮安市第二届专利大赛三等奖,淮安市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申请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篇……
明灯指引 研路步伐铿锵有力
“我们考研成功上岸离不开周桂良的严格要求和辛勤教导”,考取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刘玉良感触颇深。据刘玉良介绍,在八人组里他的“功底”有点弱,为此在考研复习准备时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周桂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特意在工作室里留下他单独谈心,跟他分析考研复习内容与方法,对刘玉良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练习英语口语、积累专业词汇,多和熟悉的专业老师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取经等。
王成今年考取了苏州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研究生,对他而言,这条路“走的不容易”。王成说,考研之初,苏州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偏向轨道交通,而他在校所学的知识则偏向公路交通,这两者之间如何“架起桥梁”?着实让王成“吃不下睡不着”。“多亏周老师给我信心,帮我疏通心理负担,给我指明复习方向。”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周老师忙着给他联系苏州大学的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专业知识点学习,拓宽复习知识面等。
据戴玉科、刘群喆介绍,考研初、复试期间,周老师从他们最初学校的选定、到考前情绪的安稳、再到对复试文件材料格式修改完善等环节一路相伴。此外,他每天坚持让8人在22:00~22:30期间汇报学习进展,然后进行针对性交流和指导,确保他们的疑惑得到及时解决,这极大地推动了他们的考研复习进程。“周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既是良师亦是益友。平日的严格要求,激励我们不断挑战突破自我,深藏的师生情谊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力量。与周老师成为师生的这四年,是我们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曹惠敏、陆妍琳表示。
理工生不刻板 研路生活别样浪漫
在学院里,除了学霸、理工牛人的标签,学弟学妹们还直呼8人是“男神女神级学霸”。考研期间,他们在沉迷于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爱好兴趣的培养也从未落下。
代进、戴玉科和刘玉良走出创新工作室,迈进篮球场,挥洒汗水,是耀眼的篮球运动员。他们认为,钻研学习、热爱运动才是当代健康大学生的主流。张慧婷很喜欢跑步,她认为在跑步的时候,自己可以静心思考,听听内心的声音,审视自己的欠缺之处,衡量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陆妍琳喜欢唱歌,并经常在交通响活动等中一展歌喉。刘群喆喜欢在学习间隙弹吉他、听摇滚,以得到精神的休憩和思想的转换,使生活充实丰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曹惠敏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考研休息间隙,嘴里时常哼着喜欢的歌。王成喜欢去操场散步,在有氧运动下,再偶尔听一首音乐,可以更好地缓解压力。
对于未来,8名同学都早已有了各自的打算,不过他们大多表示“没学够”,希望能在求学路上走得更久。张慧婷、戴玉科、刘群喆和代进想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进一步打牢专业基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后续读博士做好准备;曹惠敏和刘玉良想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提升,考取国家公务员;王成想在硕士阶段学好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毕业后进入国际轨道交通公司或时机成熟时自己进行创业;陆妍琳硕士毕业后想出国继续学习或深造。
以周桂良指导的“硬核群体”所取得的成绩,是交通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之一。据了解,交通学院除了采取“创新工作室”建立硬核群体的举措外,还采取了学院领导按联系专业负责学生考研工作,就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考研志愿报名、复试调剂,党员结对帮扶考研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建立考研QQ群实时跟踪督促学生学习,考研教室考研学生出勤考核等措施助力学生考研。
周桂良,男,博士,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获得者,中国公路学会会员、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会员,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校翔宇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优秀“双创”导师,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并公开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6项。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参与的项目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多年来,累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9项,大创成果多次推荐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交流。指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其中已授权10余项。两次指导的学生作品分别获第七届和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分别获得2016年度和2014年度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指导学生21项专利参加淮安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并全部获奖。(贾孟杰 仲昭慧 胥语慧 淮阴工学院供图)
相关链接:http://jiaoyu.haiwainet.cn/n/2020/0608/c3542414-3180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