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特别害怕上个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没饭吃,叫花子去讨饭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还记得这是袁隆平老先生在一次采访时所说的话。作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老先生经历了无数年的潜心研究和实验,终于有底气和实力用两句“不可能”来撰写他用半生心血送给祖国的最美情书。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生科院关于水稻的科研项目。那些仪器大多是我没有见过的,计算出来的数据似乎也是冰冰冷冷的,但当老师、学长学姐们向我们解释,实验所得来的结论应用到田地里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增产,帮助水稻种植户增加收入,同时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我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流,不自觉地想到家里种麦子的情形。
作为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北方农村小孩儿,对于水稻的研究我尚不熟悉。但对于小麦,我可是半个“行家”。从我记事起,每到与小麦相关的时节,全家老少便会集体出动。
种小麦时,大人们在田间播种,小孩子就在地头玩耍。种植小麦耗时耗力,一块田地需要耗费两三个大人好几天的时间。到了炎炎夏日,割麦子的季节,一把一把的小麦被镰刀割下来,麦穗弯下了头,田间劳作的大人们也弯下了腰。割麦、装车、晒麦……每一项都是“累死人”的活。
后来,农村条件渐渐改善,地里的农活逐渐被机器取代,精确的仪器把天气测量得更加准确,收成也越来越好。一台机器一下午便可播完好几户人家的麦种;割麦子时机器轰隆隆地开过,一袋袋麦子便已装满“站”在田地里,等待农民开车把它们装车一次性带回家。
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兴旺发展和国家昌盛,离不开每一位奋斗者的默默奉献,他们都是对祖国告白情书的撰写者。他们在祖国各地奋斗着,就算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也依然默默耕耘如牛。他们有一副天生要强的犟脾气,一旦认定了目标,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正是因为像他们这样天生要强的中国人多如牛毛,才使得我们的国家一路从“小牛”到“大牛”,一直“牛”到底。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中华大地,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如今国内疫情得到了较好地控制,人们的生活也日渐稳定,中华儿女开始为了梦想一步步奋斗。
什么是梦想?
袁隆平老先生曾说,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和我的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等到梦想实现的那天,祖国就会收到一封封世间最美的情书。(作者: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李琪;指导老师:仲昭慧 李环宇)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205116957988002483&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3205116957988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