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群众》杂志第21期(思想理论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赵炳起题为《抓早抓实锻造年轻生力军》的署名文章。文章全面总结了我校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现将相关链接转载如下:
抓早抓实锻造年轻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在培养年轻干部上理应有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大作为。多年来,淮阴工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立足抓早抓实,加大选拔力度,加强培养锻炼,有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选好苗子。学校党委针对干部队伍现状和事业发展需要,精心谋划完成中层换届工作,坚持忠诚干净担当,突出干部队伍年轻化,着力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上下功夫。突出政治标准。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首条标准。学校党委对所有进入考察范围的年轻干部人选进行政治体检,正反对比、相互印证、多维观测,确保选出的苗子政治上过硬。严格标准程序。把从严要求贯穿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强化对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各环节的把控和管理,党委领导和全体人员民主推荐票数须双过半才能作为考察对象人选,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丰富人才储备。坚持标准不降、注重潜力,挑选优秀年轻博士到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和业务处室挂职锻炼,实实在在参与分工,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经过培养选拔,学校涌现了一批“80后”中层干部,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全部配备35岁左右年轻干部。
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执着夯实根基。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学校全方位加强年轻干部培育锻炼、墩苗筑基。加强教育培训。围绕不同类型干部的岗位特点,以政治训练为主导,推进干部分类培训。利用暑期分班组织中层干部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履职能力培训、赴井冈山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赴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开展治理创新培训。注重轮岗交流。着眼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学校党政部门和二级学院干部轮岗交流,在学校中层干部换届中,机关和二级学院双向交流面达40%。同时,积极推进年轻干部党政交叉任职,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全部兼任副院长,部分二级学院业务副院长兼任党委副书记,促进年轻干部在党政交叉锻炼中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推进挂职锻炼。充分利用地方挂职任职、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实践培养平台,选派年轻干部到发展前沿、基层一线砥砺本领,到上级部门、政府机关拓宽眼界。近两年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博士到团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国家和省级机关部门挂职,到省市科技镇长团、扶贫工作队等一线锻炼。
以“放使干霄战风雨”的魄力放手使用。抓住年轻干部成长“黄金期”,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对看准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及时使用。强化因事择人。党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对中层班子开展全覆盖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在全面了解中精准识人。建立年轻干部数据库,对年轻干部专业特长、能力特点、性格禀赋逐一分析,将平时工作实绩和群众评议、年度考核等情况一并作为选人用人重要依据。强化责任担当。注重把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在重要关键岗位使用,给他们提供平台、独当一面,锻炼履职担当能力,有效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推进能上能下。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对优秀干部优先使用、对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大胆使用、对考核末位的干部回炉重造。鼓励有专业特长的干部转为专业技术岗位,对管理岗位退出的干部,转为“专职组织员”“党风巡察员”“教学督导员”“科技联络员”,不定级别,保证待遇,给年轻干部让出更多机会和舞台。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
相关链接:http://www.qunzh.com/qzxlk/qz/2020/202021/202011/t20201106_90810.html